周以后的五百年,中華民族處于戰爭狀態,到春秋以諸子百家的禮法之道,論治國與家,所以,春秋時以天象北斗星辰分方位。九州之一的雍州及北地,治為“鬼方”,所以,亦稱鬼方為“北?!?,生活著羌、西戎、義渠戎、吐蕃、匈奴、鮮卑族人據地各領風騷。
在戰國時期秦昭襄王十八年(公元前289年)以前,義渠戎族人強悍建國立都,在今楊崖灣所築城池就是義渠戎國城,后來襄王迫令義渠戎歸降,義渠人不服,于襄王三十五年(公元前272年)秦宣太后誘殺義渠戎國王于甘泉。從固原到楊崖灣俗名“塌城城子”,對此記載有多種說法筆者依據史料考證,宣太后誘殺義渠國王是在“甘泉”不是在甘泉宮,因為,甘泉宮是在公元前150年后才建的?!案嗜币坏厥窃趧⒓揖阅?,北宋名“甘泉寨”,不是甘鹽池?!案墅}池”什么時候把“甘”變為“乾”的多音字,這是人為之變故,但是在碑文中即稱“乾”,在西漢為“甘”,直到西漢武帝置甘泉倉國庫,后置甘泉行宮(疑在今海原縣大小南川)。
根據清舉人陳大安的鈔本《方土拾墨》第107頁《古國》一文記:“昔《乾隆府州縣圖誌》,分野之北,鬼宿方地,西戎騷牧,先前有義渠戎古國,初始游牧,逐部偕附,為之而過,築城興都,秦昭襄王擴疆,西戎并國,諸十二部族,義渠戎弗服,秦以汛劫,仍未伬然,事太后宣氏,誘殺嚇等五十余。碧波潭舊日甘泉耶,襄王汛兵,焚城,義渠戎滅,而后,西漢武帝置甘泉行宮(不在此處,以史考疑仍未在隴關),元狩已未返祖厲縣置址在義渠戎古城,唐置州府營繩關衛事”。陳大安所記“甘泉行宮”,以為明確,這里只為引文,但甘鹽池,唐時名“河池”,北宋名“碧波潭”,西夏名“堿隈川”。
從楊崖灣古城出土文物可見:戰國時的古號,一個有一尺余長,兩頭小中間鼓,是磐結的大海
在清舉人郭兆瑞、秀才劉鐘琦的鈔本《碑文抄錄·雜記》三十三頁中有《啟源記》一文述:“漢祖厲置戰國古城舊址”句,據此而記為史料。